书法报精简版:(由于版面有限报社进行了精修,文末有万字原文版可供阅读)
我的硬笔人生五部曲
●王朔峰
入炉——结缘与学习
我与硬笔书法的结缘,可能会出乎预料,因为我的习书开启之路是当时自己对时尚的一种追求。当时社会崇尚的话题——书法,成了我追捧的热点。我出生在黑龙江省望奎县的一个小乡村,父亲是乡村单位的工作人员,父亲虽然没练过字,但是是同事中公认写字好的,伯伯、舅舅、叔兄弟、表哥也都是书法爱好者。小时候,他们每看到我写的“天书”作业都会批评我,我只是回复一个调皮的鬼脸。写字看似和我不搭边的时候,一则电视广告改变了我对写字的认知。
1996年,我们村的电视机只能收到两个台,一是中央电视台,另一个是黑龙江电视台。有段时间黑龙江电视台经常播放“硬笔书法魔具,18天练就一手好字”的广告。我一开始对这类广告不以为然,甚至有些排斥。因为我写的字是谁也看不懂的“天书”,小孩子自然会对不擅长的东西多少有些排斥,但是看的时间长了,也容易接受了。周围的亲戚朋友也都在选字帖练习钢笔字。那时候学写硬笔字是一种时尚,绝不亚于现在大家一起玩手机游戏的感觉。既然是时尚,那我就一定要选最时尚的范本来学习,打算跟风买套魔具学习一下。虽然这套教材价格很贵,但父亲知道了我有这样的想法依然很高兴,因为让他最头疼的就是,总有老师跟他抱怨,说我学习很好,但字写得不好,所以丢了不少分。父亲耐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利用去县里置办年货的机会为我买回来一套教程,我从此开启了正式学习硬笔书法之旅。
我刚开始练习硬笔书法,描得很开心,起初是每天描一小时,到后来每天写三小时以上。父亲看我这样的学习态度非常欣慰。寒假匆匆地过去了,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就利用每天自习课练字。过了一学期后,每天一节课的练字时间已经满足不了我了。我开始利用每天放学后的时间开始练字,同时也购买了大量的钢笔字帖练习。随着日积月累,我的字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老师在课上对我提出表扬,作业虽不是全班写得最好的也是名列前茅。面对着老师的夸赞,我练字更来劲了。在学习中发现原本不太喜欢的语文成绩也提高了。以前特别喜欢数学的我,不知何时语文变成了最爱的学科。父亲看我投入练字时间过多,担心影响文化课学习。他总会开导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学习中去。我曾下决心放弃写字,把字帖也都送人了。停止练字两周后,发现没有练字,总感觉像少了点什么,心烦难受,感觉像是犯了瘾。逃不了练字的心魔,我再次买了字帖开始练字。一年后,我代表学校参加了县书画大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书法比赛,还得了硬笔一等奖,整个人兴奋了好长时间,这次获奖让我更坚定了学好硬笔书法的决心。
锻造——比赛与提升
人生发展就是一场赛跑,谁先到终点谁就是成功者,即使摔得遍体鳞伤也不会在意,成就的金牌像航标一样,吸引着自己乘风破浪地前进。
就这样我又坚持学到了2000年,深感自学进步太慢,有时候还觉得前途迷茫,我报名参加了“北艺回宫格硬笔函授学习”。结识了我的第一位硬笔书法启蒙老师——东方玉老师,在他的指引下,我开始学习经典古帖,学习柳体后感觉自己的字进步很大。在此后的三年里,边参赛边学习,直到获得全国大赛的一等奖,知识逐渐丰富,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
淬火——进入互联网
书法练习是很枯燥的,我们要学会将枯燥的生活融入火热的环境中去,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生活的情趣由此而生。
坚持学了3年后,互联网开始兴起了,我也开始上网。别的同学上网都是聊天、玩游戏,而我则是浏览硬笔书法网站,到论坛里与硬笔书友们交流,很多网友指出了我作品中的诸多不足,对我有很大帮助,有些网友还书信交流学习。后来又认识了孙翼、许邦志、赵文龙、高鸿等书友。但是互联网上请教毕竟是受限制的,于是,2005年我带上作品去哈尔滨的万邦中学,当面请教了金泽珊老师。金老师点评了我作品的不足,我们又聊了一些书法的相关知识,相谈甚欢,在我临走时金老师还送了我一幅四尺整宣的大篆书法作品,并且在落款中说:“昔吴俊卿先生作篆有与古为徒之语,余以为学习书艺必立此志也。今日朔峰弟造访,将此四字为赠,望其后进”。这段话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此后我便一直坚持学习欧楷,直到2007年在大连与哈尔滨书法联展上,与张华庆前辈相遇并向其请教,他对我提出的指导是:“法度已有一定基础,可转学魏晋小楷,以求活脱,增强气韵。”此后我便进入了唐楷与小楷交互并学时期,直至今日依然如此。
冶炼——组织与传播
在学习交流中,认识了全国各地的很多书友,其中两位前辈影响我的书法人生,就是高义与左玉达老师。
2010年4月,我经高义老师的引荐进入了黑龙江省硬笔书法考级中心,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提议创办省级硬笔刊物《黑龙江硬笔书法报》,由我担任执行主编。我便开始了从报纸组稿、审稿到制作、投递等工作。整个流程都要细致入微,对每个流程管理都非常严格,稍有不慎就会出错。记得第一期报纸排完后,我们审查到第四遍时才获得通过。然而,印出来发现有一段文字消失了,我们又重新改稿,再次印刷,第一批报纸全部作废,由此深刻地感受到编辑们的艰辛,只有从业人员才懂。
办报对我来说是沟通交流的初级尝试,2011年初我再次提议,作为一个组织应该筹办权威比赛,后中心承办了黑龙江省第三届硬笔书法大展。这次大展中,有两位作者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是年过60岁的宋维武,他投稿的是一幅好几米长的硬笔欧楷作品与几幅八开的魏晋小楷作品,宋老师这么大年纪竟然写了这么长的硬笔作品并且一气呵成,几乎没有败笔之处,让我很是敬佩。另一位是来自齐齐哈尔市80岁高龄的李恩石老师,他写的是文徵明风格的小楷作品。面对着这二位老师对硬笔书法艺术的执着与热情,当时我在心里问自己:二位老人家这么大年纪还在坚持,我这么年轻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
就这样,我上午登记,下午进行少儿组作品评审工作,我身体吃不消了,到五月份统一送省书协终评的时候我病倒了,最终终评现场我没有去。这次比赛是近几届黑龙江省硬笔书法比赛参赛人数最多、水平最高的一次,虽然累得大病一场,但我心里是开心的。
评审与展览结束后,编辑少儿组作品入集,让我忙得焦头烂额、身心俱疲,当精美的作品集印刷出来以后,作为主要编委的我来说,深感欣慰。
成功——忘我与价值奉献
2015年,我辞去了考级中心办公室主任的职务,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对外交流与硬笔书法网络传播上。一次活动中,朋友引荐我认识了柳长忠老师,谈到网站,我们聊起最近论坛被攻击的现象,柳老师说:“攻击者总换IP,网警也没办法,很难抓到,所以只能增加防护。”其实我心里也明白为什么论坛会有人攻击,因为论坛中立,不可能以网友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有些网友以此找黑客攻击论坛。这一次相遇我们聊得很多,让我受益匪浅。
游学了几年以后,以前喜欢泡论坛的我发现,很多硬笔书法论坛发帖的人越来越少,更新量也越来越少了,毛笔书法的论坛网站亦是如此。这时,我深深地感觉到网络已经由PC端向移动端转型了,但是在移动端硬笔书法领域基本上都是以公众号为主,极少见到适合手机阅读的硬笔书法网站。往往公众号里面发的都是指导初学者的写字文章,读几段发现后面植入了各种卖产品的广告。对于一个阅读者来说,看到这些是很痛苦的。此时我心里便萌生了一个念头,就是如何能让公众号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且便于查找。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网站的入口直接植入到公众号中。说干就干,2019年我找到了一家网络公司,按着主流APP的形式与结构对网站进行了设计,添加了站内搜索等功能。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当代硬笔书法艺术网”于2019年10月开始试运营,并且采取了公众号与网址可双登录方式。一切就绪后,我制定了自己的办网宗旨:弘扬传播硬笔书法艺术,打造纯硬笔书法公益交流平台。既然是纯硬笔书法网站,那么就应该纯粹化,所以网站初期制定规则:只刊登硬笔作品不登毛笔作品。为了运营网站,我拿出了这几年自己的所有积蓄,既然是公益网站,就要将公益进行到底,我的原则是不收费登广告、不开商城等,所有刊登的作者入选栏目以实力说话,不收刊登费用。目前网站运营靠我个人积蓄,我能支撑多久就运营多久。2019年末网站正式上线,网站需要刊登作品,我在各个群里发征稿通知,每天都会收到很多青年精英的投稿,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处理七八位作者的作品和简介,忙得不亦乐乎。除了个人投稿外也有集体投稿。一个月后有书友给我提建议,现在网站虽有一定规模,但需要一些名家参与以彰显权威性。我觉得很有道理,便邀请名家参与。我陆续邀请了任绪民、闫锐敏老师,闫老师回复我:“我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视力不行了,已经写不了硬笔楷书了。”听到这句话后,我感觉网站规则设置有些欠考虑,很多硬笔书法界前辈年事已高,特别是写硬笔楷书,视力上确实是勉为其难。所以我回复闫老师可以刊登毛笔作品,闫老师不但给我发了刊用的资料,还给我发了关于他的书法作品赏析的长文。邀请闫老后,我又邀请了张华庆、李冰、柳长忠、刘旭光、李放鸣等诸多名家入驻网站,这些硬坛名家对网站十分支持,纷纷发来资料。运营了两个多月以后,参与者日众。作为一名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展赛是必然的,仅在2020年的半年多时间里我就组织了当代硬笔书法网络邀请展、12市硬笔书法协会“防控疫情”主题书法网络联展、四市硬笔书法协会“防控疫情”主题硬笔书法网络联展,并且还共同参与策划了多个网络硬笔书法展赛,被多个硬笔书法展赛特邀。
人生路漫漫而修远兮,对于而立之年的我来说,虽然为硬笔书法的传播和发展做了一些事,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但这应该只是个开始,在未来还有更长、更艰辛的路等着我们去开拓。总之,人的成长需要入炉、锻造、淬火、冶炼与无私奉献,这不仅是书法艺术人才成功的五部曲,也是各行各业人才成功的要素。
原文版:
淬火冶炼的人生
——我的硬笔书法成长之路
书法就是一座冶炼艺术的熔炉,每一位书法家基本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人才。书法没有艺术的内涵,就不称其为书法,最多只是写字而已。只有彰显艺术风格的书法创作者,才可能成为书法家。年轮转瞬,弹指一挥间,我不知不觉的已经沉浸在书法熔炉里二十余载,刚刚步入真正硬笔书法组织工作者的征途,这其中既有酸甜的艰辛,也有苦辣的阻力,至今回忆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入炉——结缘与学习
提起我与硬笔书法的结缘,可能会出乎常人预料,因为我的习书开启之路是当时自己认为对时尚的一种追求。当时社会崇尚的话题——书法,成了我追逐的热点,我对硬笔书法的热爱也由此产生,亦可以说是对某一时期的时尚追求。
我出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的一个小乡村,父亲是乡村单位的工作人员,父亲虽然没练过字但是是同事中公认写字的好的,伯伯、舅舅、叔兄弟、表哥也都是书法爱好者,在我小时候他们每看到我写的“天书”作业时候都会批评我,我当时只是嘿嘿一笑外加一个调皮的鬼脸。虽然周围的亲戚大多写字很好但是他们对我的影响不大,直到1995年以后,一则电视广告才改变了我对写字的认知。
1996年,我们村的电视机只能收到两个台,一是中央电视台, 另一个是黑龙江电视台。有段时间只要打开黑龙江电视台就是“硬笔书法魔具,18天练就一手好字”的广告。我一开始对这类广告不以为然,甚至有些排斥。因为我写的字是谁也看不懂的“天书”,小孩子自然会对不擅长的东西多少有些排斥,但是看的时间长了,也容易接受了。再者周围的亲戚朋友也都在选字帖练习钢笔字。那时候学写硬笔字是一种时尚,绝不亚于现在大家一起玩手机游戏的感觉。既然是时尚,那我就一定要选最时尚的范本来学习,打算跟风买套魔具学习一下。虽然这套教材价格很贵,但爸爸知道了我有这样的想法依然很高兴,因为让他最头疼的就是,总有老师跟他抱怨,说我学习很好,但字写得不好,所以丢了不少分。爸爸耐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利用去县里置办年货的机会为我买回来一套硬笔书法魔具,我从此开启了正式学习硬笔书法之旅。
我从大年初一开始练习的硬笔字。刚开始不得法,描得很开心,起初是每天描一小时,到后来每天三小时以上。老爸看我这样学习态度非常欣慰。寒假匆匆的过去了,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就利用每天的第八节课自习课练字。过了一学期后,每天一节课的练字时间已经满足不了我的需要了。我开始利用每天放学后的时间开始练字,同时也购买了大量的钢笔字帖练习。随着日积月累,我的字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老师在课堂上对我提出表扬,作业虽不是全班写得最好的也是名列前茅。孩子都喜欢听表扬,面对着老师的夸赞,我练字更来劲了。在学习中发现原本不太喜欢的语文成绩也提高了。以前特别喜数学的我,不知何时语文变成了最爱的学科。爸爸看我投入练字时间过多,担心影响文化课学习。他总会开导我减少练字,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学习中去。我曾下决心放弃写字,所以,那段时间我停止了练字,把字帖也都送人了。停止练字两周后,发现没有了练字的生活,感觉总像少了点什么,一会不写总感觉心烦难受,感觉像是犯了瘾。逃不了练字的心魔,我再次买了字帖开始了我的练字生活,没想到这一写便坚持了20多年。一年后,我代表学校参加了县书画大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书法比赛,还得了硬笔 组一等奖,整个人兴奋了好长时间,这次得奖让我更坚定了学好硬笔书法的决心。
锻造——比赛与提升
人生发展就是一场赛跑,谁先到终点谁就是成功者,即使摔的遍体鳞伤也不会在意,成就的金牌像航标一样,吸引着自己乘风破浪的前进。
就这样我又坚持学到了2000年,深感自学进步太慢有时候还觉得前途迷茫,所以,便用自己的“私房钱”报名,参加了“北艺回宫格硬笔书法学校”的函授学习。结识了我的第一位硬笔书法启蒙老师——东方玉老师,在他的指引下,我进入了古帖的学习。开始学习“柳体”,学习柳体后感觉自己的字进步很大,开始了各种比赛的投稿。在此后的3年里,边参赛边学习,直到获得全国大赛的一等奖并一发不可收拾,视野逐渐扩大,知识逐渐丰富,成绩也越来越优异,在全省乃至全国硬笔书法界已初露锋芒,经常受到各大书法团体的表扬和表彰。
淬火——进入互联网
书法练习是很枯燥的动作,我们要学会将枯燥的生活融入火热的环境中去,就会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一切生活的情趣由中而生。
就这样坚持学了3年以后,互联网兴起了,我也开始上网。别的同学上网都是qq聊天,传奇、魔兽之类的。而我则看硬笔书法网站,到论坛里与硬笔书友们交流,在论坛上我认识了第一位硬笔书友罗云龙老师,当时他给我指出很多不足,对我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我们书信来往交流学习几年之久。后来又认识了孙翼、许邦志、赵文龙、高鸿等写欧楷的书友,不久,我加入了当时比较流行的欧楷学习队伍中来,在学习欧楷的时候,我总在私下请教金泽珊老师,他给我指点一些欧楷的基础知识,让我的字有了不小的进步。
但是互联网上请教毕竟是受限制的,于是于2005年夏季我去了哈尔滨江北的万邦中学亲自拜见了金泽珊老师,当面向其请教,当时拿了一幅作品请他指导。金老师看了作品说:“写欧楷下笔不要过重,应该轻快一些书写。欧体主要的是结构,开始应该先把结构写准,不要去刻意的刻画用笔,你现在是要好好临贴写准结构。”(简短的几句话改变了我的学习欧楷方向,当时我确实是过分的刻意笔画而忽略了结构,导致整体呆板生硬,此后我便改掉了这个习惯。)而后,金老师我们又聊了一些书法的相关知识,相谈甚欢,在我临走时金老师还送了我一幅四尺整宣的大篆书法作品,并且在落款中说:“昔吴俊卿先生作篆有与古为徒之语 余以为学习书艺必立此志也 今日朔峰弟造访将此四字为赠 望其后进 ”。这段话一直到现在还深深的影响着我。此后我便一直坚持学习欧楷,直到2007年在大连与哈尔滨书法联展上,与张华庆前辈相遇并向其请教,他对我提出的指导是:“法度已有一定基础,可转学魏晋小楷,以求活脱,增强气韵。” 此后我便进入了唐楷与小楷交互并学时期,直至今日依然如此。
冶炼——组织与传播
人的生活与工作,只有从小环境走到大环境之中,才会品尝到成熟的鲜果,有滋有味的事业会给生活增加甜美,向上的每一个阶梯都是在感受甜美的攀登进程。
就这样在学习交流中,认识了全国各地的很多书友,其中两位前辈影响我的书法人生,就是高义与左玉达老师。
在2010年4月,我接到了高义老师的电话,他说:“朔峰,现在我们黑龙江省硬笔书法考级中心人手不够,你来我们这工作吧,担任我们的办公室主任”。当时刚辞去工作不久的我,丝毫没有考虑的就答应了,从此,我便进入了黑龙江省硬笔书法考级中心,任主持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我刚进考级中心时就是发一些通知和考级推广的准备工作。
工作了一段时间,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当时认为一个艺术组织想发展,就必须做好传播工作,我就大胆提议创办一个省级硬笔刊物,此想法得到了考级中心高义主任和左玉达副主任等领导的一致认可。所以我们创办了内刊《黑龙江硬笔书法报》并且由我担任执行主编。我便开始了从事编辑工作,也感受到了其中的辛辛苦苦。辛苦是锻炼人最好的机会,我从报纸组稿、审稿到制作、投递等整个流程都要细致入微,对每个流程管理都非常严格,稍有不慎就会出错,我也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
记得第一期报纸排完后,我们审查了三遍依然有错误,审查第四遍的时候才获得通过,然后开始印刷。但是,印出来发现有一段文字消失了,我们便又重新改稿,再次重新印刷,第一批报纸全部作废,深刻的感受到编辑们的艰辛,只有从业人员才懂。
然而办报对我来说只是个初级尝试,2011年初我再次提议,作为一个组织应该筹办权威比赛,这个想法又一次的得到考级中心领导们的认可,不久后中心承办了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黑龙江省第三届硬笔书法大展。
在这次大赛中,我负责发征稿通知、登记、存档与少儿评审等工作。在收稿过程中有两位作者的作品触动了我的敏感神经,一位是年过60岁宋维武老师的作品,他投来了一幅好几米长的硬笔欧楷作品与几幅八开的魏晋小楷作品,当时我写一幅8开的硬笔欧楷作品都会累的手疼。而宋老师这么大年纪竟然写了一幅好几米长的硬笔欧楷作品并且一气呵成(我当时与办公室的其他几人进行了仔细观察确定是一次性写成的作品),并且几乎没有败笔之处,让我很是敬佩。另一位是来自齐齐哈尔市80岁高龄的李恩石老师的1.5厘米格文徴明小楷作品。看到这幅作品,我问办公室的几位同事,你们到八十岁的时候还能写硬笔楷书吗?大家一致表示即使手可以,视力也不行了,肯定写不了。面对着这二位老师对硬笔书法艺术的坚贞与热情,当时我在心里问自己:“二位老人家这么大年纪还在坚持,我这么年轻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
在这次比赛过程中除了被前辈的习书精神所感动以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去作评委。
由于少儿组整体来说水平不像成人组那么高,所以我成为了少儿组的评委,当时我们黑龙江的一位硬笔书法界的老前辈带领我们评审少儿组作品,他告诉我们第一步先挑黑体字风格的淘汰、然后找涂抹的硬伤作品.......
就这样我上午登记,下午进行少儿组评审作品工作,让我身体吃不消了,到五月份统一送省书协终评的时候我病倒了,最终终评现场我没有去。
最后比赛结束做统计的时候,这次比赛是近几届我省硬笔比赛人数最多,水平最高的一次,虽然累的大病一场,但我心里是开心的甜美的。
评审与展览结束后,编辑评选少儿组作品入集工作,有时让我忙的焦头烂额、身心俱疲,当精美的作品印刷出来以后,对于真正主力编委的我来说,感到很欣慰。
此后,考级中心的对外交流也大量增加,无论是与书法组织者的交流,还是对书法学校培训的通知,从前期的策划到后期的落实都是由我来主要负责,此时作为考级中心的内媒《黑龙江硬笔书法报》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我省硬笔书法家、硬笔书法爱好者、硬笔书法培训机构起到了很大的展示作用,报纸的编审基本由我一人来负责。
这种种艰辛,流淌的汗水吸引了《新都市报》的一位编辑,他在报纸上以“书风清雅,道法自然—记黑龙江省硬笔书法考级中心办公室王朔峰先生”进行了专题报道,后来华夏文学艺术网等几家网站也来作我的专访,我实在没有多少时间去整理资料,进行重新编辑,基本都是以这篇文章为原型,加之网上的一些可读资料,由他们自己进行撰稿发表。
2011年大庆的中国硬笔书法黑龙江工作委员会,承办了“首届全国硬笔书法册页展“和2011年度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组联工作会议,两个活动并行进行。我们的高主任与左主任与公委会的郑文义主席都至交好友,所以,这次活动我们必须责无旁贷的全力支持,在现实中出人力、物力尽最大能力协助。
当时高主任跟我说,这是咱们黑龙江人承办的展,你投个搞。于是我便把以前写的一幅欧楷作品投过去了。到了九月份的时候,我们考级中心的两位主任去大庆的黑龙江工委会帮忙了,走的时候说:“我们先走了,你等我们通知再去。”
过了几天接到了七台河钱宝成大哥的电话邀我一起去大庆参加这次活动,去帮忙布展。我想早晚也得去大庆,所以就一起走吧。但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我们快到大庆的时候接到了高主任的电话,让我去哈尔滨火车去接安徽薛祥林主席,我说:“我跟老钱马上到大庆了”,他又另外安排的其他人,弄的我有点手足无措,这时感觉到年轻人不听领导的话,工作起来就容易出问题。
我们中午到了大庆,下车连饭都没顾得吃就直接赶往展厅去帮忙布展,在展厅里是熊洁英带领大家布展,作品都被分类的摆在展台上,并且在上面盖了一层一厘米后的透明度极好的塑料制品,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问旁边的工作人员说是怕作品被弄脏了。在这些作品里面我寻找自己作品是否在展厅之中,但找了整个硬笔展全都未曾发现,因为这次入展的作品只有一部分可以进展厅,而我在展厅无名。这时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同样的入展没有我,我总结出了最明显的两点是:一是作品太小,我的作品高20厘米长一米左右,展厅里的作品基本上都是高几十厘米长至少几米的册页,我的那小册页确实显得过于局促。二是风格问题,展厅里的楷书作品极少能看见欧楷作品,魏晋居多辅以一些魏碑作品。这类作品在章法结构上的错落变化、笔法的灵活等方面,确实比方格里的欧楷气韵更加灵动的多,看到了这些让我触动很深,以后一定要把更多功夫放在小楷的学习以求气韵生动,韵味古朴。
这次布展,给我跟钱哥分派的任务是一起挂毛笔作品,看似很轻松,但是这一下午下来也较累,忙到晚上已经是满头大汗了。
忙完了一下午吃完饭,我们到大庆湿地庄园入住,我与钱哥被安排到了一个两人间。
我们刚到房间歇了不到二十分钟,我的电话又响了,这是高主任打来了的,说是神笔练字校长的车在楼下等着我们呢?让我赶快下楼一起去吃饭。
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是神笔练字要在我们黑龙江硬笔书法报上做个专版,我们出去小聚一下一起去研究一下具体事宜。在席间确定了给神笔练字下属的小龙人学校,做的具体细节内容后,大家就谈天说地的开怀畅饮到晚上十点多以后才回来。
回到宾馆刚睡着不一会,大约晚上十一点多我们房间的对讲电话响了,是梁桂东大哥打来的,电话里说:王朔峰、钱保成下来干活,我们走进楼下干活的房间,里面只有李冰与梁大哥两人,都是老朋友了,老朋友见面肯定是一边干活一边叙旧。当时我与钱哥的任务是把第二天会议上给全国各地代表发的证书和奖品一份一份分出来,以便给大家发放,而梁大哥则是负责给证书盖章,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干活,这种老朋友之间一起干活的那份默契,感觉不到疲劳。当把所有工作忙完以后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已经颇感劳累,我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房间本以为可以美美的睡上一觉了,结果刚睡到六点多电话又响了,是高主任打来的告诉我各楼层通知代表们八点后到会议室开会,又是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会议除了午饭时间稍事休息,就一直开到晚上。晚上九点多散会后,我回到房间刚休息一会,又接到电话,浙江某代表生病了急需药品,我们所在的湿地庄园属于度假村附近没看到药店,我叫了位司机一路狂奔四五十里才找到药店,记忆有些模糊了…… 只记得当时买的好像是治疗心脏的药品,回来后已经十点多了,我把药品交到高主任手里后回到房间,发现钱哥不在,我打电话问他在哪?他直接告诉我你来311房间吧。到了房间后钱哥说:“你看这位是谁?”我一看是以前一直交流没见过面的柳长忠老师,我打招呼说柳老师您好!钱哥介绍说这是月山兄弟,柳老师开玩笑说:“是月山啊!那我得跟你近便近便.....”,就这样我们进入了愉快的聊天当中,首先我们谈到的是《中国硬笔书法杂志》的问题,柳老师说:杂志暂时先不办了,以后的工作以协会与网站为主。柳老师虽然没有说是因为什么?杂志暂时停办。但作为从事报纸编辑的我来说,深知其中难处。《中国硬笔书法杂志》在当时是唯一一本采用四色铜版纸印刷的杂志,(那时候的印刷费用非常的昂贵,所以其他杂志都采用黑白印刷。)印刷成本高,卖价又低其实大家都能看出来,这本杂志是赔钱在做,为的就是给大家提供更好的品质服务,长期亏损下去任何人都不能坚持,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办刊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一直到现在还激励着我。后来谈到网站,我们聊起最近论坛被人攻击的现象,柳老师说:“攻击者总换IP,网警也没办法,很难抓到,所以只能增加防护.......” 其实我心里也明白为什么论坛会有人攻击,因为论坛中立,不可能以喷子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有些喷子就会找黑客攻击论坛。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以后,我办网站要尽量减少与作者们的正面接触,以避免复杂的现象出现。所以十几年后我办当代硬笔书法艺术网就没开设论坛功能。这一次相遇我们聊得很多很多,让我也有了很大的受益。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基本上就往返哈尔滨火车站、飞机场与大庆之间,主要负责接送代表工作,每天都是忙累的身体疲软,一直忙到结束。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忙完回到哈尔滨家里我进屋倒头便睡,一觉睡了12小时以上。
这次组联会的工作让我收获颇丰,为以后从事硬笔书法组织工作增加了更丰富的经验。
成功——忘我与价值奉献
成才是人人向往的事,然而,成才必须具有三种境界:第一是追求,第二是忘我,第三是价值。只有最追求才会不辞劳苦,只有忘我才会不计较得失,只有价值才会展现示奉献情操,甚至缺一不可。
这一切的历练都是来自于考级中心的工作,以此为中心持续的展开。所以,我在考级中心一直工作了四年,之后开启了我的游学与硬笔书法网络传播之旅。2015年卸任了考级中心办公室主任,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对外交流与游学上,这个时候更多的时间都是放在临习小楷与行书上,小楷酷爱王宠,行书尤喜苏轼。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国的帖学博大精深,想写出来帖学中的韵味与书卷气,需要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否则写出的字总缺失一些东西。于是,我这段时间把更多的经历放在了读古典书籍上,在长时间的读书中,我整理出版了《月山文集》,并与2018年加入了哈尔滨作家协会。虽然,把更多的经历放在读书上,但是硬笔书法也有意外收获,在这段期间的作品分别被“百度百科”、“搜狗百科”、“头条百科”、“360百科”国内权威四大互联网百科收录。游学了几年以后,以前喜欢泡论坛的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硬笔书法论坛发帖的人越来越少,更新量也越来越小了,毛笔书法的论坛网站亦是如此。这时,我深深的感觉到网络已经由PC端向移动端转型了,但是在移动端硬笔书法领域基本上都是以公众号为主,极少见到适合手机显示的硬笔书法网站。并且从公众号里面发的文章都是标题很吸引人,读起来都是指导初学者的写字文章,读几段以后全部都是植入的卖文具的软文广告。对于一个硬笔书法人来说看到这些是很痛苦的,另外发现公众号的浏览方式并不适合做书法类的发表,表现形式过于单一,文章的覆盖性还太强,如果有一篇好文章或好作品,几天以后进入公众号在找出来重新阅读过于麻烦,此时我心里便萌生了一个念头,就是如何能让公众号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并且便于查找。我翻阅了很多资料后来发现手机分类信息网的形式很适合在移动端阅读,但是问题又来了,由于手机键盘的局限性输入一个网址是非常的麻烦,这样会让很多浏览的人望而却步。所以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把网站的入口直接植入到公众号中,2019年我找到了一家网络公司,跟他们说了我的要求,问能不能做这种网站,他们说能做。此后我又与网络公司的技术人员研究了一下界面的设计问题,我们在想法上达成了共识,就是网站既然是给大家交流学习用的就应该以方便实用为主,而不是搞所谓的设计风格高大上,而手指点上去很容易误触的那种华而不实的东西,所以我们按着主流APP的形式与结构进行了设计,还添加了站内搜素等功能。经过一个月的建模适配等工作,于2019年10月中旬正式完成,网站取名为“当代硬笔书法艺术网”,并且采取了公众号与网址皆可登录的双登录方式,在目前的手机端硬笔书法平台里也是很有自身特点的。一切就绪后网站制定了自己的宗旨:弘扬传播硬笔书法艺术事业,打造纯硬笔书法公益交流平台。既然是纯硬笔书法网站,那么就应该纯粹化,所以网站只刊登硬笔作品不登毛笔作品,起初征稿的时候还特意写明了不收毛笔书法作品字样(但后来发现这个决定有点过于武断)。为了运营这个公益网站我拿出了这几年自己的所有积蓄,既然是公益我做这个网站就要将公益进行到底,不收费登广告、不开商城等等,所有刊登的作者入选栏目以实力说话,不收一分刊登费用。(网站运营后有很多人问我网站如何生存的问题,我告诉他们靠我自己的工资生存,我的工资能支撑多久就运营多久。)2019年末网站正式上线,我在各个群发征稿通知,通知发出去后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硬笔青年精英的投稿,当时每天我们网站工作人员都要处理七八位作者的作品和简介,忙的不亦乐乎。除了自然投稿外也有组织者集体投稿。长春硬笔书法协会王洪主席对网站的运营模式很认同,他每天都组织协会的两位作者投稿给网站各个栏目,所有资料都是由他直接微信发给我。并且在给栏目的入选规则上也提了很多建议,那段时间里感觉网站似乎是我们哥俩一起管理的一样。后来在一次与李双大哥聊天时李大哥说:“兄弟你的网站办的很好,王洪主席在我们协会群里,每天推荐一位我们协会在你们网站发表的作者。”这时我才知道原来王洪兄为网站付出了那么多的汗水。在网站运营半个月后,收到了王硕兄弟的一条微信。他在微信中说:“梁桂东老师,看见了我的朋友圈在当代硬笔书法艺术网上发表作品链接了。让我问问你,让当代硬笔书法艺术网做“第五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的支持单位是否可以?” 对于这类权威大赛的邀请我当然是欣然接受,就这样网站运营了半个月以后成为了权威大赛的支持单位。又过了一个月后有书友给我提建议说,现在网站虽有一定规模,但需要一些名家坐镇以彰显权威性。听到这个建议以后我觉得很有道理,投稿作者多数都是青年精英居多,老一代的名家较少,所以我便开启了名家邀请。我最先邀请的是我微信好友中的任绪民前辈,我给任老师发了邀请后,他对网站很是认同,给我发了很多幅作品还有简历和个人照片,当我们美工把他的网页做好,由我以链接形式发给他以后,他看完说:“做的很好,是否能把我老师阎锐敏的作品入展咱们网站?” 由任老师的介绍后我加了阎锐敏老师的微信,加上后我把邀请函与任老师的展示链接发给了阎老师,阎老师回复我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视力不行了,已经写不了硬笔楷书了。”听到了这句话后,我感觉我的网站规则设置有些欠考虑了,很多硬笔书法界前辈们都已年近七旬,特别是写唐楷出身的,写硬笔楷书在视力上确实是写不了了。(所以我当即决定修改规则,“ 硬坛书家”栏目可以刊登毛笔作品,教师类栏目可以展示性的刊登一幅毛笔书法作品。)所以我回复阎老师可以刊登毛笔作品,阎老师不但给我发了用的资料,还给我发了关于他的书法作品赏析的长文一并刊登。邀请完阎老,我又邀请了我微信好友中的张华庆、李冰、柳长忠、刘旭光、李放鸣等诸多名家入驻当代硬笔书法艺术网,这些老一辈的硬笔书法艺术家们对此十分支撑,发了邀请以后都纷纷发来作品、简介与照片。相对来说,有些年轻的硬笔高奖获得者反而难请,这也是起初运营网站的一怪现象。但整体来说邀请过程还是很顺利的,在运营刊登等过程中也发现了网站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当为李冰秘书长刊登完后,李秘书长看完说:“朔峰,网站做的挺好,但是作品与作品之间没有多少空隙,如果每幅作品之间留有大一点的白边效果会更好”,我仔细看完后确实是作品之间的间距有些过小,所以马上电话网络公司进行了处理。刊登完张华庆主席的资料后,当时我没有检查,直接把链接发给了张主席,张主席看了后说:“做的很好,只是简历部分粘贴了两遍,请修改一下。”做编辑类工作就是这样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仔细检查,否则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疏漏。运营了两个多月以后,不仅全国诸多协会领导及名家、年轻精英均入驻该网,也有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书法家也入驻了当代硬笔书法艺术网。还有权威大赛的评委与一等奖获得者也均有投稿,其作品也是相继刊登到相应栏目。然而作为一名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展赛是必然的,仅在2020年的半年多时间里就我就组织了当代硬笔书法网络邀请展、全国12市硬笔书法协会“防控疫情”主题书法网络联展、全国四市硬笔书法协会“防控疫情”主题硬笔书法网络联展,并且还参与共同策划了多个网络硬笔书法展赛,被多个硬笔书法展赛特邀。虽然在中国硬笔书法传播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我对硬笔书法的学习创作与教育我一直都没有松懈。其作品被多个硬笔书法展特邀。在教育方面创造了零基础10节课培训的一年级小学生在“笔墨先锋”权威大赛中拿铜奖等好成绩,并创造了适合中学生年龄及以上年龄段的学习硬笔书法的方法,学后可以向硬笔书法艺术发展的硬笔书法速成法,该速成法已通过黑龙江省版权局注册。去年还被中国权威教育媒体《中国教育导报》和《中国教育网》《望奎县人民政府官网——中国望奎》专版介绍,还被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授予“黑龙江省大书法艺术创作优秀书法家”与“黑龙江省大书法优秀教师”荣誉称号。面对这些成绩我很淡然,我认为这些相对于未来只是沧海一粟。人生路漫漫而修远兮,对于而立之年的我来说,虽然在中国硬笔书法领域做了一些贡献,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才仅仅是个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未来还有更长更艰辛的路等着我们去开拓。
总之,人才成功需要锻造、淬火、冶炼与忘我意识,这不仅是书法艺术人才成功的四部曲,也是各行各业人才借鉴成功的四大元素。